活动展示

我们的三坊七巷(53)

2025年06月24日 20:48:21
编者按


三坊七巷起于晋,完善于唐五代,至明清鼎盛,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,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“里坊制度活化石”,千百年来,从这里走出了无数名声显赫的历史人物。“家在鼓楼”公众号开设《我们的三坊七巷》专栏,通过坊巷名居古厝、坊巷名人、坊巷诗联赏析、坊巷民俗、坊巷工艺美术等篇章,讲述繁华喧闹之下,那些属于三坊七巷的文化和故事。

近期,我们节选了《三坊七巷•墙头•门面》一书部分内容进行连载,敬请关注。



图片


图片

太狮少狮,官运亨通

一只狮子怀抱幼狮或两爪间戏弄一只幼狮,通常被称为“太狮少狮”,寓意事事如意,辈辈做高官。狮子不仅是尊贵和威严的象征,而且因其“狮”与“师”同音,又被赋予更深层次的寓意。

图片
安民巷31号

“太师”“少师”为古代官职称谓。周代,三公之中以太师为首,担任帝王的老师,辅佐帝王治理国家;而三孤之中以少师为首,担任储君的老师,辅助太子成长。太师、少师这样的官衔,不仅象征着官职的巅峰,也代表了获得者是当时的学术巨匠或政界精英,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人生高峰。因此,这一图案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,也蕴含着对学识和智慧的尊重。在安民巷16号、31号,黄巷28号、36号(小黄楼)以及衣锦坊6号对面的墀头上都可以见到此类图案。

图片
衣锦坊6号对面

安民巷16号,昔日汀城会馆的所在地,承载着福建汀州府学子们的科举梦想。“太狮少狮”的墀头立于这座古老的建筑,记录着学子们求学的艰辛,也见证着他们实现人生理想的传奇。这幅图案采用立体圆雕的技艺,将两只狮子生动地雕刻于画面中央,周围未加任何繁杂装饰,使得焦点完全凝聚在这对狮子身上。雄壮的成年狮子以一种威严的姿态盘踞于图案中心,它头部高昂,脊骨分明,肌肉紧绷,尾部高傲地向上翘起,那眼神流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,仿佛在宣示着自己的霸主地位。幼狮匍匐其侧,眼神专注地凝视着前方,一副天真烂漫、无忧无虑的模样。双狮之间,还有一球,更添了几分趣味。双狮环绕着一圈规整的“回”形纹饰,每一笔雕刻都细腻入微,线条流畅而精致,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古朴而雅致的韵味。整图雕工精湛,不仅将狮子的威严与幼狮的俏皮完美融合,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而又庄重典雅的艺术效果,也将“太狮少狮”所表达的官运亨通的寓意生动地呈现出来。

图片福建省文学院(安民巷16号)

如今,安民巷16号已成为福建省文学院,继续传承着知识与文化的火种。福建省文学院的前身为福建省文学讲习所,1984年成立,1988年更名为福建省文学院。学院始终坚持开门办院、服务社会的理念,利用周末和节假日,积极开展各项大型公益文学活动,成为福建省文学创作、研究、培训、展示、交流的中心和文艺教育创意产业基地。

图片黄巷28号

来源:家在鼓楼